PM2.5所謂何物?
文/招名威 教授 2016.08.24
近年來空氣污染已成為普世極其重視的議題之一,因為它在不知不覺中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引發許多病症,甚而導致死亡,根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空氣污染已導致全球約700萬人死亡!
危害人體健康的空氣污染物質可能是氣體、固體或液體懸浮物質,主要來源可經由自然界產生,如火山爆發、閃電和自然界排放等等; 以及人為因素產生,如工業廢氣、燃煤火力發電、交通工具排放、焚化垃圾和抽煙等因素。而其中含有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最難以自然分解,它可在自然界中留存持久並遠距離擴散,並在人體和動物組織內積存,甚至通過食物鏈放大,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顆粒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 依其粒徑可分為PM10、PM2.5和PM0.1,其中PM2.5直徑小於2.5微米,約為頭髮直徑的1/25(圖一),表面吸附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和有毒微生物,可直接抵達肺部深處肺泡區域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也可以直接穿透肺細胞到達血液,導致許多肺部疾病與心血管問題,危險性非常高。此外,PM2.5極易吸附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可引發癌症,更有証據顯示PM2.5可穿透細胞膜侵入其他器官包括大腦與胎盤,可能影響嬰兒腦部發育,大大增加長大後發生自閉症、憂鬱症、癲癇、甚至是阿茲罕默症的機率。
目前科學界對PM2.5的研究大部份集中於它的成因和危害,尤其是它對人體的影響和入侵致病途徑。由於PM2.5是極其微細的微粒子,難以阻擋其入侵途徑故在防治上僅限於被動地減少暴露在污染空氣中的時(戴上口罩或停留在室内),或是政策上的修改,至於以積極方法對抗PM2.5的方法,仍有很大空間值得深入去研究!
危害人體健康的空氣污染物質可能是氣體、固體或液體懸浮物質,主要來源可經由自然界產生,如火山爆發、閃電和自然界排放等等; 以及人為因素產生,如工業廢氣、燃煤火力發電、交通工具排放、焚化垃圾和抽煙等因素。而其中含有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最難以自然分解,它可在自然界中留存持久並遠距離擴散,並在人體和動物組織內積存,甚至通過食物鏈放大,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顆粒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 依其粒徑可分為PM10、PM2.5和PM0.1,其中PM2.5直徑小於2.5微米,約為頭髮直徑的1/25(圖一),表面吸附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和有毒微生物,可直接抵達肺部深處肺泡區域並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也可以直接穿透肺細胞到達血液,導致許多肺部疾病與心血管問題,危險性非常高。此外,PM2.5極易吸附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可引發癌症,更有証據顯示PM2.5可穿透細胞膜侵入其他器官包括大腦與胎盤,可能影響嬰兒腦部發育,大大增加長大後發生自閉症、憂鬱症、癲癇、甚至是阿茲罕默症的機率。
目前科學界對PM2.5的研究大部份集中於它的成因和危害,尤其是它對人體的影響和入侵致病途徑。由於PM2.5是極其微細的微粒子,難以阻擋其入侵途徑故在防治上僅限於被動地減少暴露在污染空氣中的時(戴上口罩或停留在室内),或是政策上的修改,至於以積極方法對抗PM2.5的方法,仍有很大空間值得深入去研究!